新华网
千年古城 向新而行——探寻建瓯文旅“出圈”密码-新华网
有了历史文化街区作支撑,建瓯市瓯周游文旅公司顺势推出古城旅游路线,将建瓯最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建州博物馆、文庙、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等串联一线,累计接待了40多批近千名游客。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语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体 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
推荐:泉州在线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人防办
新华社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公司官网 证券代码: 603888 新闻热线: 0591-87381859
原创报道融视频交互式报道新华访谈新华云直播“飞阅”新福建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法治福建热点专区推广信息

千年古城 向新而行——探寻建瓯文旅“出圈”密码

2025-07-04 20:19:01 来源: 闽北日报
字体:

  一条铁井栏,半部建州史。古厝林立、青砖黛瓦、木雕石刻……走进建瓯市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徜徉其间,仿佛穿越到了唐宋时期的建州城。

  寻北苑贡茶的千年茗香,品朱子理学的文脉绵长,瞰古今交融的城市肌理……近年来,建瓯市大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不断升级传统旅游业态、创新产品服务方式,提出打造“千年建州·理学名城”IP,构建“一核、六线、多点、全域”的文旅发展格局,持续释放旅游产业链乘数效应。今年“五一”期间,建瓯文旅市场“人财两旺”,接待游客52.61万人次,游客旅游花费超4.19亿元,两项数据比增均超74%。

  绘就“古韵今潮”新画卷

  建瓯,古建州治所,历为郡、州、府、路、道之驻地,福建的“建”即源自于此。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2021年以来,建瓯市以“把一座千年古城还给建瓯老百姓”凝聚最大公约数,高标准推进12个、总投资48.5亿元的古城保护活化项目,全力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古城修缮过程中,为还原历史风貌,建瓯市成立了风貌管控领导小组,严格实行项目设计图纸审核把关,对街区风貌、建筑风格、工程用料等进行审核,以保持建筑的‘原汁原味’。”福建省千年建州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在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过程中,他们十分注重对建筑开展原真性保护、活态化利用、功能性提升、生态型修复,坚持“修旧如旧”,织补历史文化街区肌理。

  在建州古城景区,100多处传统风貌建筑经原真性修复,马头墙的砖雕纹样精确还原明清规制,让游客“转角遇见历史”成为可能。走进建安书院、朱文公祠、五经博士府,透过飞檐翘角,在宋代建筑风格的蓝本里,触摸朱子的世界;修旧如旧的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留住了建州记忆,并依托名人官邸、公祠会馆等,打开一个个古今交融的文化旅游新空间。

  当下的建瓯,正以文化为轴、创意为轮,将历史积淀与时代脉搏深度融合,绘就“古韵今潮”新画卷。截至目前,古城保护活化一期6个项目全面建成,建州古城有体有形、有声有韵。铁井栏—紫芝街开街,朱府朱庙朱学“三朱”建筑群开馆开户,东岳庙片区保护与活化项目基本完工,文旅演艺活动中心、北苑御焙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归宗岩─北津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期)、小桥茶产业融合示范园等重点项目均有序推进;新谋划可落地补短板项目中,伍石古村落保护修缮及活化利用等项目顺利签约推进。

  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

  文以旅传,旅以文兴。文旅深度融合,产业才能出彩出新。

  2025年,建瓯在传承和创新中稳步前行。这座千年古城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蓬勃的现代活力巧妙融合,通过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举措,文旅体深度融合,各种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千年建州频频“出圈”。

  沿着铁井栏主街向前走,一阵墨香扑鼻而来。每逢周末假期,建州拓印馆便会聚集许多非遗爱好者。在这里,家长和孩子可以拓印不同年代的砖雕、木雕作品,感受触手可及的历史印记。南平市传拓(拓印)非遗传承人龚文斌说:“依托历史文化街区,非遗有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前来学习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

  自去年9月正式开街以来,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开展宋氏点茶表演与体验活动、茶神张三公IP新式茶饮体验活动、拳王争霸赛、练氏夫人祠“遇见·建州”主题书法、摄影展、非遗文化展演等众多节庆活动,吸引人流汇集,街区全年“人气”高涨。街区内还有宋式点茶体验馆、殷闽文化博物馆、“建”字号公用品牌产品展销中心、张木芳根雕建盏艺术展示馆、步摇展示馆等,文化底色甚为浓厚。

  有了历史文化街区作支撑,建瓯市瓯周游文旅公司顺势推出古城旅游路线,将建瓯最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建州博物馆、文庙、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等串联一线,累计接待了40多批近千名游客。公司负责人艾路表示:“随着建瓯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体验文化之旅。”

  有了千年文脉底蕴作为支撑,建瓯更是以创新传播推动文旅“出圈”。今年以来,建瓯持续在非遗品牌建设、美食经济、数字化文旅等领域布局,原本散落的文化、山水等资源,通过官媒、短视频、直播和平台分发机制被激活、被看见、被热议。今年4月,央视一套美食节目《三餐四季》福建篇播出,节目高时长推介了豆浆粉、纳底等建瓯美食,“建州味道”的吸引力和火热度直线上涨;新华网开设“旅发大会‘看建州’”专题,系列报道总浏览量超3100万次。

  打响文旅经济新品牌

  “古城内很多店铺是以地方传统院落为基础建造的,为进一步提升游客出行体验,我们对家兴、金龙、建州金钥匙等多家酒店进行智能化改造,力争让游客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住得舒心。”建瓯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负责人表示。

  为打响文旅经济新品牌,建瓯市开展文旅资源普查工作,实地调查确定资源点400多个,并邀请专家对相应文旅资源进行等级评价,录入省文旅厅“资源单体信息采集”小程序;召开建瓯市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制定出台《建瓯市全面推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建瓯市促进住宿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试行)》;结合全市旅游资源实际情况,指导建州古城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同时,建瓯市通过高品质景区的创建,完善软、硬件设施条件,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培训文旅讲解员,从建瓯历史文化、传统美食、服务技巧、实地讲解等方面,提升讲解员综合水平,加强讲解服务。引入宋式点茶、传拓(拓印)、建盏拉坯等非遗项目和建州步摇、苗族服饰、宋风汉服等特色妆造体验,以及各具特色的商业场馆、娱乐演艺活动,积极打造铁井栏—紫芝街非遗街区,进一步丰富街区业态,让古城“新”起来、“活”起来、“潮”起来。

  如今,一个古今交融、生机勃勃的建瓯,势已成,兴可待。“我们将对标对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标准,新增一批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申报一批非遗项目,持续推进古城保护。”建瓯市委书记周靖说,当地坚持创城与文旅融合推进,明确“游在大武夷、吃在古建州”区位定位,深入挖掘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全力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努力将建瓯打造成具有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者:魏剑生 张燕华)

[责任编辑:蒋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