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共赴·盛世中华——周秦汉唐文物大展在福建博物院开展。新华网 刘丰 摄
新华网福州4月30日电(刘丰)从神秘庄严的西周青铜器,到气吞山河的秦兵马俑;从承载汉代帝王永生信念的金缕玉衣,到绚丽夺目的唐三彩釉陶……4月29日,关山共赴·盛世中华——周秦汉唐文物大展在福建博物院开展,展览将持续至8月31日。这是时隔20年后,秦兵马俑真品再临福州。
此次展览以“周礼天下、秦统六合、汉兴百业、唐融四方”为脉络,汇聚全国17家博物馆的174件展品,其中珍贵文物142件,全方位展现周礼奠基、秦制一统、汉风远播、唐韵包容的文明演进历程。展览通过丰富的文物展陈与沉浸式叙事,带领观众穿越千年时空,探寻中华文明的根基与辉煌。
现场有哪些看点?一起去找找。
秦俑风采再现榕城
展览展出的车右俑。新华网 刘丰 摄
车右俑、战袍武士俑、跽坐俑……“千人千面”的陶俑,生动还原秦军雄姿,展现两千年前“中国制造”的巅峰水平。
据介绍,当时一辆战车配备三名车兵,中间的叫“御手”,两边的分别叫“车左”和“车右”。车右俑头顶挽髻,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胫着护腿,右手持矛、戈、戟等长兵器,左手作按车状;车左俑的装束与车右俑相同,姿势相反,他们是战车作战的主力。
秦跽坐俑。新华网 刘丰 摄
秦跽坐俑脑后挽圆形发髻,身着右衽长衣,腰间束带,双手握拳置于膝上,其身份是为秦始皇养马和珍禽异兽的圉夫。
这是福建博物院时隔20年再次展出秦始皇陵兵马俑真品。观众不用去西安,在福州就能直面“世界第八大奇迹”。
汉代贵族专享“顶奢”金缕玉衣
这件来自徐州博物馆的金缕玉衣,用958克金丝连缀起1460片大小不等的玉片,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
展览展出的金缕玉衣。新华网 刘丰 摄
玉衣是汉代高级贵族所使用的高级寿衣,按等级分为金缕、银缕、铜缕、丝缕。金缕玉衣可以说是贵族专享的顶级“奢侈品”。
有工作人员计算过,西汉时期制作一件身材中等的玉衣,需要一位熟练的工人花费近十年的时间,它的制作成本大概等于100户西汉中产家庭的家产总和。
身世成谜的云纹五柱铜器
西周云纹五柱铜器。新华网 刘丰 摄
一个四方的身体、五根笔直的排柱,有人说它是穿越到西周的加强版“路由器”,有人还执着于探究它的身世之谜,这就是安徽博物院馆藏文物——云纹五柱铜器。
这件造型新奇的青铜器,器身没有任何铭文,器形也不见于考古资料。目前,考古界对于它的用途还没有定论,不过部分学者给出了自己的猜想:有人认为它是青铜乐器,但后来有音乐专家试敲测音,发现它“演奏”起来十分别扭,和音乐关联起来实在牵强;还有学者认为它是某种物体的底座,用来插置吹奏管乐器或特殊的木制器皿等,但将整个考古工地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发现有另外一件器物能相匹配,所以“底座说”也没有得到广泛认同;也有学者认为,甲骨文、金文的“子”字其中一种写法与五柱器的造型十分相像,这可能是一件“祈子器”。
唐三彩:黄、绿、白交织出盛世大唐
如果说中国古代有哪一种陶瓷最能代表当时社会的生活面貌,那一定非唐三彩莫属。唐三彩其实不止三彩,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因其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
在出土的大量唐三彩文物中,有不少骆驼的形象。骆驼被誉为“沙漠之舟”,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唐代的工匠们为它们赋予了艺术的生命。
唐三彩载丝骆驼。新华网 刘丰 摄
这尊来自洛阳博物馆的唐三彩载丝骆驼,肌肉饱满,色彩明亮,驮起的正是盛唐气象。
西周凤鸟纹卣,这件3000多年前的青铜酒壶,可以说是西周“网红酒器”。新华网 刘丰 摄
展览现场。新华网 刘丰 摄
唐彩绘挎包女俑。新华网 刘丰 摄
唐彩绘陶俑。新华网 刘丰 摄